by 勝萬銘
鈑金制造工藝中的下料、鉗工、成形、焊接是核心環節,每個環節的管控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。以下是各環節的關鍵管控要點及注意事項,結合實際生產經驗總結如下:
核心目標:確保材料規格、尺寸精度及切口質量
管控要點:
材料驗證:
核對板材材質(SPCC、SUS304等)、厚度公差(±0.05mm以內),避免混料。
檢查表面狀態(劃痕、銹蝕),尤其不銹鋼和鍍鋅板需重點防護。
切割工藝控制:
激光切割:聚焦鏡清潔度、氣壓(0.8-1.2MPa)、功率(碳鋼1.5kW/1mm厚)。
沖床下料:模具間隙(板厚×8%-12%),避免毛刺超差(毛刺高度≤0.1mm)。
精度檢驗:
首件用三坐標測量關鍵尺寸(±0.1mm以內),批量抽檢頻率≥5%。
切口斷面粗糙度Ra≤12.5μm(激光)或Ra≤25μm(等離子)。
常見問題與對策:
毛刺超標:調整模具間隙或更換激光切割噴嘴。
熱變形:碳鋼激光切割時噴氮氣冷卻,或預留加工余量。
核心目標:孔位精度、邊緣質量及裝配匹配性
管控要點:
鉆孔/攻絲:
鉆頭轉速(硬質合金鉆頭:S=30-50m/min)、進給量(f=0.05-0.15mm/rev)。
螺紋孔用通止規檢驗(通規過,止規不過)。
去毛刺:
銳邊倒角C0.2-C0.5,R角去毛刺用尼龍輪或振動拋光。
定位基準:
使用統一基準邊(如激光切割的定位孔),避免累計誤差。
常見問題與對策:
孔位偏移:采用數控轉塔沖床時,定期校準轉塔同軸度(≤0.02mm)。
攻絲爛牙:鋁板攻絲前涂專用潤滑脂(如Molykote),不銹鋼預鉆底孔放大5%-10%。
核心目標:控制回彈、起皺及尺寸穩定性
管控要點:
折彎工藝:
折彎系數計算(K因子0.3-0.5),V型槽寬度=板厚×6-8倍。
回彈補償:碳鋼折彎角度過彎2°-3°,不銹鋼過彎3°-5°。
模具管理:
上下模間隙控制(板厚+0.1mm),定期檢查模具磨損(R角半徑變化≤0.05mm)。
成形檢驗:
折彎角度用角度尺測量(±1°以內),圓弧部位用R規比對。
常見問題與對策:
回彈超差:采用多步折彎(分2-3次壓到位)或局部加熱(200-300℃)。
壓痕/劃傷:模具表面鍍鈦處理,鋁板成形時貼PET保護膜。
核心目標:保證焊縫強度、密封性及外觀
管控要點:
焊接參數:
MIG焊:碳鋼電流80-150A(板厚1-3mm),氬氣流量15-20L/min。
電阻焊:壓力300-500N,通電時間0.2-0.5秒(板厚1mm)。
變形控制:
長焊縫采用分段退焊法,薄板(<1mm)用銅襯墊散熱。
焊縫檢驗:
目視檢查無咬邊、氣孔,X射線抽檢焊縫熔深(≥板厚的70%)。
常見問題與對策:
焊后變形:夾具剛性固定,或焊后校形(液壓機冷壓校正)。
虛焊/脫焊:清潔焊接面油污,不銹鋼焊接前用丙酮擦拭。
工藝文件標準化:
制定SOP(標準作業指導書),明確各工序參數、檢驗頻次。
設備維護:
激光切割機每月校準光路,折彎機液壓油定期更換(2000小時)。
防銹管理:
碳鋼件焊接后48小時內噴涂防銹油,不銹鋼避免與碳鋼接觸(防鐵離子污染)。
某機箱鈑金件因折彎回彈導致裝配間隙超差:
問題分析:SPCC 1.5mm板材折彎90°后回彈至93°。
解決方案:調整折彎機壓力至120噸,過折至87°補償回彈,最終成品角度89.5°,滿足公差±1°要求。
通過以上管控措施,可系統性提升鈑金件良率(目標≥98%),同時降低返工成本。